当前访问的网站:bet3365 浏览机关、单位及各学院网页        旧版新闻网 新闻搜索:
?
 > 正文
李学伟: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科学思想

时间:2017-12-18 来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点击数: 字号:[ ]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科学思想

李学伟

[摘 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应对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作出的战略新思维。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文从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方面,总结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演化历史和系统性特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作为一个巨系统,结合系统科学“老三论”“新三论”,分析了“四个全面”战略指导并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思想,认为全面深化改革是系统发展创新驱动的核心“序参量”,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是系统安定有序的两个轮子,健康快速地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双百”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演化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治国理政的总体性战略,不但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科学思想,而且还创造性地将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丰富了系统科学理论方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善于思考、敢于担当,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系统演化规律的认识,敏于创新、勇于实践,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为在新的历史条

件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历史性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形成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科学思想,并创造性地将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丰富了系统科学理论方法,必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快速地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双百”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方向演化发展。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演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1]在探索符合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本国历史现实与阶段特点,综合分析国内外复杂形势,既在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的基础上,又博采各国各地区发展经验,不断创新理念,丰富发展思想,完善战略体系,走出了一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代化新路。从改革开放后首次提出“小康社会”的概念,到2000年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直至党的十八大明确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差却标志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2]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1],以及它的全域系统性目标。从党的十六大对“二○二○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愿景诉求,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对“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又一愿景,标志着我们党面对国内国际社会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不断提出小康社会建设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 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两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建设路径,深入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取向。2013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2014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会上首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三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同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全面从严治党。2014 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中提出的思想进行有机结合,首次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治国理政科学思想。2015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首次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为党中央的战略布局,科学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辩证关系。① 从“两个全面”到“三个全面”,再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结构的发展,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能力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充分体现,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治理从机械论到辩证法和系统论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与系统科学的有机融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围绕实现“中国梦”这个伟大目标,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系统理论。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在认识论上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在方法论上要学会统筹兼顾。”[3]唯物辩证法为思维创新提供了一系列基本方法,这些辩证思维方法包括矛盾分析法、系统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归纳与演绎的配合、历史与逻辑的结合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

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在思想方法、科学理论领域不断创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里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涉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每一个战略又是整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整体。因此,要从系统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深入把握“全面”的理论内涵和战略布局的科学思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我们必须采取坚持和发展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创新的眼光和视角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思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思维形式,同时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维的实践和创新,这不仅仅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还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题,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环境和背景演变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改革开放近40年的经验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离开了社会主义,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只有死路一条,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经验与使命担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立足中国又要面对世界,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勇于直面矛盾,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的困难,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因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当下世界格局和中国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全面系统的思考和抉择。“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系统要不断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于世界发展整体趋的阶段性特征,而每一个“全面”都被赋予了新形势、新环境下的新要求、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最新理论形态,突出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导思想。

“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内容,“全面”则是“共同富裕”内涵的哲学体现。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来的战略布局,目的是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总体性的系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系统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正是从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传统和现代的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相互统一中发展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外部环境的作用表现为系统的功能输出,它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国社会发展和建设的全部精神面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目标向人民群众展示的是美好的生活的愿景,是“人间政善山河美、天上风清日月明”;向国外民众展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隽永魅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先进本质,是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旺盛生命力。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当前主要矛盾没有改变,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改革红利消失后众多难啃的硬骨头、难涉的险滩的持续积累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大,“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的浮现与挑战,以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价值观多元化的现象,说明我们正面临着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的难题。这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刻认识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解决好自身发展面临的问题。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唯物辩证方法论与系统科学紧密融合的完美例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系统,立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系统,既要考虑总体性的改革思维,又要抓重点、抓主要矛盾,还要辩证地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系统,要辩证地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看待法治与德治的统一关系。“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系统,要处理好“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全面治党”和“关键少数”、“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之间的辩证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和高度出发,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的全面的、系统的战略性思考,是从哲学高度进行的思维、从总体上进行的设计,处处体现了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正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要善用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科学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拓展了一般规律和范畴,将“系统和要素”“结构和功能”“控制和反馈”等系统科学的理论与唯物辩证法相融合,为辩证思维和系统科学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科学创新

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生态的、管理的,等等,都可以从系统科学中寻找理念、思路和方法。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曾经指出: “不管哪一门学科,都离不开对系统的研究,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在整个 21世纪应用的价值及其意义可能会越来越大,而其自身,也将不断发展,如现在的系统科学已经上升到研究复杂系统,甚至是复杂巨系统了。”[6]系统科学理论是 20 世纪科学发展的理论成果,是一种从总体上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方法,它体现了当代科学的精神和辩证思维的现代发展。[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治国理政的总体性战略,是对系统科学理论与创新哲学思维的认识和把握,是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现代科学的系统性理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用系统思想、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去观察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复杂的巨系统,创新了传统的认识方法,创建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的“四个全面”系统科学思想。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是新时期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

“全面”是从理论体系上升到顶层设计的方法论。全国人大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在求是网撰文指出:“全面”是兼具“哲学、科学”二重性的系统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国在新常态下“点—线—面”的系统论,兼具哲学、科学的“二重性”。从哲学层面看,“全面”是共性与个性(或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 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唯物史观。从科学的层面看,“全面”就是要考虑到事情的方方面面,意味着横跨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个地方,是一个全覆盖的目标,是一个“点—线—面”的有机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概念,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重要功能的整体,具有开放性、自组织性、复杂性,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特征。任何一个有机系统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是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8]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系统论为科学基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作为复杂巨系统,分别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双百”目标、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近、中、远系统目标,又创新系统科学理论方法,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成体系的系统科学思想。系统科学的产生始于一般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在我国把其称为“老三论”。“老三论”为系统科学创立了三个核心概念,即系统、信息和控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诸系统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强调社会发展过程中有机体的部分与部分、整体与部分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的有机统一。它强调战略布局的整体性、总体性,注重战略布局的环境,突出战略布局的目的和功能,显示出系统内部的信息性、层次性、结构性,控制与追求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和有机统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系统中,每一个“全面”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方法论的构成要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质、功能和价值的总目标: 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这个复杂巨系统,每一“全面”也就无所谓要素,也就失去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基和力量,无法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是系统科学的新发展,它们是关于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在我国被称为“新三论”。“新三论”强调的正是系统内外部的信息与能量交换、开放,控制与协同,形成内部诸要素的自组织变化及其互动,自底向上地不断演化发展,形成超越原系统的整体涌现结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复杂巨系统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们国家要实现这个目标,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的奋斗都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都是促进系统健康演变的“序参量”,一个都不能缺。“四个全面”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完整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就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稳健奔驰的马车:目标方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强大动力“序参量”的马及车辕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就是马车稳健的两个轮子,缺一个系统都不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统领,对实现中期目标的“第二个百年目标”,以及未来实现中国梦具有直接的现实价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系统、全面的目标体系,而这正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系统科学论的创新之处。不全面深化改革,社会就没有活力,发展就缺乏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法宝,对我们实现中国梦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和社会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法治”的价值追求。不全面从严治党,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全面从严治党”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几个方面,形成的系统的党内以责任为导向的治理结构和理论体系,就是要强健党的肌体,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改进党的领导方式,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协同化发展,它的科学思想突出强调了系统的目标体系,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三大协同战略。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最新形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作为一个巨系统,结合系统科学论分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导并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治国理政的总体性战略,不但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科学思想,而且创造性地将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丰富了系统科学理论方法。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历史盛会,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必将进一步丰富和升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思想。

四、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思想,既描绘了未来中国的美好蓝图,又勾勒出今日中国发展的大战略,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系统科学理论的创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对方法论的创新。

广大党员和干部要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更加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实质,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的思想内涵、理论本质; 要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的国家治理体系与现代化治理能力更加充满信心; 对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加充满期待; 更加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政治信仰与理想追求。

系统、科学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意义重大深远。掌握并运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科学思想与方法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系统科学的思维去学习、理解和掌握,并运用落实在各项工作的过程与系统细节之中。在运用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个全面”战略系统科学思想的过程中,应始终把握三条原则: 第一,抓落实,党员干部是关键。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构建一支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对理想执着的追求精神、科学的执行力、艺术的政治驾驭力和廉洁自律的约束力的领导干部队伍,是推进党的事业与一切工作的前提。目前,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变化之快、矛盾风险与挑战之多,都前所未有,党员队伍结构、思想状况等都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纪律和反腐倡廉等各个领域把关,坚决执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文件和党的规章制度,把纪律挺在前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9]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第二,抓落实,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建设,只有抓住核心任务才能够确保经济社会与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协调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快速迈进。如果没有第一要务的核心目标,任何学习与口头上的讲政治都将是苍白无力的。大学的第一要务是人才培养,通过一流科研学术成果以及因此而造就一流的人才培养,不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以“四个全面”科学思想为指导,结合教育系统的各个方面,强化课程思政、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第三,抓落实,制度体系是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全面依法治国,科学、民主、法制的制度体系完善与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系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计,全面依法治国是关键抓手。改革开放以来,大学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大学不乏大师、团队,有服务经济社会的巨大潜力,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学精神的培育、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明显滞后了,这是影响我国大学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因素。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是高等学校综合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其核心目的是从根本上释放我国大学的发明创造力,去引领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四个全面”科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完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与国际接轨的大学内外部治理结构是关键。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的15个领域60多个方面的重大内容,以“四个全面”科学思想为指导,必须注重协调系统优化组合的整体性思维,以改革解决新问题和新难题,以点促面推动改革整体性协调发展。在紧抓全面深化改革这个关键“序参量”的同时,还要学习掌握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系统论和方法论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包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常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等。其中每一项改革都是中央领导集体对国内国际环境作出的现实的、及时的控制或措施。近40年来的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和攻坚区,中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先没有解决或者解决不好的问题在今天集中爆发,有些问题的解决显得迫在眉睫,它们往往从属于体制性的结构性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表明了经济系统的结构性改革思维。当前我国经济有着下行压力,其中有全球性因素的影响,也有阶段性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足。要系统有序地抓住关于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科技创新、土地制度、对外开放、文化教育、司法公正、环境保护、养老就业、医药卫生、党建纪检等领域具有牵引作用的改革,突出重点和难点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系统自身协调发展,完善自组织机制,协调构成要素、内外部环境与信息的充分交换、相互作用,从而使系统健康稳定地发展,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我国有一批优秀的大学,这些大学虽然与世界一流大学尚有一定差距,但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四个全面”科学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育思想,以系统科学的视角,完善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且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大学制度,使我国大学自底向上涌现出政治立场坚定、崇尚学术、崇尚科学研究,以及以教育教学事业为毕生追求的大学精神,必然能使一批优秀的大学脱颖而出,走在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从而为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担更大的责任担当。


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他同时指出,“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参见《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带动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日报》2015 年2月3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央广网,http://china.cnr.cn/news/20171028/t20171028_524003229.shtml。

[2]赵胜轩主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5 年版,第40页。

[3]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2页。

[4]本书编写组:《不忘初心———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6页。

[5]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1月—3月上半月),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411—412 页。

[6]吴今培、李学伟:《系统科学发展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序》第1页。

[7]李建华:《系统科学和战略思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年第4期。

[8]丛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理论内涵和实践基础》,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人民网,http://tyzx.people.cn/n/2015/0629/c385047-27225658.html。

[9]刘尚荣:《关键在党 关键在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光明日报》2013年7月26日。



(文: 李学伟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张楠:加强对高校“关键少数”的监督
·李学伟:正确把握组织保障立德树人
·李学伟:试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统科学思想
·徐永利:以美丽北京引领首都生态文明建设
·根与耕:城市型大学与城市社区的相融与共进
·以“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为契机,发展城市轨道交...
·对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几点认识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