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访问的网站:bet3365 浏览机关、单位及各学院网页        旧版新闻网 新闻搜索:
??
 > 正文
“我与联大共奋进”宣讲团事迹摘录之八:
增强学术自信 推进学科建设
人文社科部 韩强

时间:2013-06-08    来源: 宣传部     点击数:     字号:[ ]


 

    在校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徐书记说了这样一句话:“不信联大提不高、不信联大没有高质量”。对此我非常认同,这也是我们开展学科建设的一点比较深的体会。
温总理曾说过:“信心比黄金更宝贵”,只有敢想才有可能做到,如果连想的勇气都没有,那好运的馅饼也永远不可能砸到自己的头上。在学科建设方面,我校虽然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上说,基础还相对薄弱,更需要我们增强学术自信,来推进学科建设。
    一、打好基础
    基础雄厚,自然信心十足。但是在学科建设中什么是基础,打基础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的发展状况来判定,思路不同,往往结果迥异。
    我去年来联大后,一直也在思考这一问题,后来看到许多思政课教师申课题、晋职称都受限于高水平论文,因此逐渐把提升高质量论文数量作为重中之重。我们采取和6家CSSCI期刊合作、策划文章选题、开展论文外推等措施,并设定了2012年C刊论文发表30篇的目标。这些措施逐渐收到效果,2012年C刊论文发表已经达到34篇,而且其中不少来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权威期刊。2013年我们的目标是35篇,力争三年的总和达到100篇以上。有了这100篇C刊论文做基础,我们无论是申请课题、培育特色、推出人才还是力争高层次获奖都会更有资本,更有竞争力。2012年已立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青年项目各1项,教育部项目2项,中组部委托项目3项,其他项目多项,在级别、数量、到帐经费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
    在打好论文基础方面取得突破后,我们对其他方面的基础工作也进行了谋划。在凝练方向方面,我们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六个二级学科中的四个,确定了海外中国学研究、执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北京实践等九个方向;在培育队伍方面,通过培养、引进、提高,建立了一支以教授、博士为主体的学科建设队伍;在搭建平台方面,建立了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这一新平台,以2012年立项的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保持党的纯洁性研究”搭建起执政党建设研究的平台。
    二、立在前沿
    有了一定的基础,还需要加强学科的引领,需要前沿研究的带动,少数方向的领先会产生连锁反应,对整个学科发展产生带动。
    经过认真分析,我们在执政党建设、海外中国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北京实践三个方向上处于领先位置,可以重点发展,其他六个方向各有特色,可以鼓励发展。
    首先,我们根据各学科的前沿问题组建了九个方向的团队,确定了每个团队的负责人,让每一个教师自主选择团队归属,并按团队方向配置资源。今后还要建立团队的考核激励机制,让成绩突出的团队得到更多支持。
    其次,鼓励对前沿问题进行集体攻关。目前围绕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这一新命题,我们的团队正在分工负责、高度关注、搜集资料、开展研究,目前已出一批成果,并受到专家关注。围绕海外中国学研究这一新领域,我们在联大学报开设专栏,在《新视野》2012年6期组织刊发了一组笔谈,还在筹备组织出版专辑,着手筹办研究会。
    再者,走出去,请进来,鼓励教师外出参加高层次学术研讨会,把学术名家请进来做专题讲座,进行学术交流。仅2012年下半年我们即组织了6次较高层次的学术活动。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了其他一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
    通过学习、研究和交流,使大家增强了问题意识、前沿意识。
    三、讲求策略
    学科建设也要讲求策略,毛泽东曾经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策略是一种智慧,策略得当会事半功倍、提升信心。在坚持原则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的前提下,要在实现目标的手段、方法、时机等方面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找时间差,打擦边球,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目标。
    比如,为了促进论文发表,我们邀请一些期刊的领导或编辑,组织召开编辑教师座谈会,加强和期刊的联系,这样有利于让别人了解我们的研究方向和水平,也对文章采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了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我们对科研骨干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对困难较大的教师适度引导,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学科建设,为此还设立了部内立项课题,让大家在参与中经受锻炼。此外,为了营造学科建设氛围,我们还设立了科研优秀奖,同教学优秀奖一起列为我们部门的最高奖项,年底对最优秀者进行奖励,这一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为了调动大家申报课题的积极性,我以自己为例,谈上次成功申报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的体会,让大家认识到由于许多人手头有课题而失去申报资格,申报的竞争力在下降,只要把自己的论证做好,成功的希望是很大的,使大家树立了信心。
    四、不骄不躁
    不骄不躁、心平气和是胸有成竹的表现,是有信心的标志,是学科建设应有的精神和气质。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既有稳定的长期研究方向,又有短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和跟踪,如果离现实太远,研究无法服务现实;反过来,如果仅仅跟在实际问题后面亦步亦趋,研究的深度和可持续性就会下降。
    学科建设是一个成绩与失败交织的过程,再大的成功也是从失败中走过来的,因此不能害怕失败,我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就是在多次失败中总结教训才顺利拿到的,相信很多人也都有同样的体会。但是也有的人经不住失败的打击,慢慢地失去了尝试的勇气,这是非常可惜的。当然一旦成功也不要得意忘形,夸大其词,那样会惹人厌烦,难免会四面楚歌,因为学科建设也需要和谐的外部环境,尤其在课题评审中采用的是有人质疑即淘汰的机制,因此需要把外部环境建设好。在这方面学科带头人当然要带好头,要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的合力。
    当然,不卑不亢也很重要,因为对我们不了解的人多,看不起的人也有,我们要不卑不亢、尊重自己、卧心尝胆、苦练内功,只要自己做出了成绩就不怕别人看不起,说白了,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文: 韩强 图:韩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与联大共奋进”宣讲团事迹摘录之九:教书育人 快...
·“我与联大共奋进”宣讲团事迹摘录之七:大学 我的成...
·“我与联大共奋进”宣讲团事迹摘录之六:凝聚爱的力量...
·“我与联大共奋进”宣讲团事迹摘录之五:求学育人,奉...
·“我与联大共奋进”宣讲团事迹摘录之四:团队力量铸就...
·“我与联大共奋进”宣讲团事迹摘录之三:路漫漫其修远...
·“我与联大共奋进”宣讲团事迹摘录之二:智能车改变了...
·“我与联大共奋进”宣讲团事迹摘录之一:常怀“三颗心...